新東車間里,焊工王師傅摘下護目鏡,魚鱗紋焊縫在304不銹鋼罐體上延展出銀色緞帶。“0.1毫米級焊道,十年后依然光潔如新。”他撫過焊縫的手套纖塵不染。
這藝術般的工藝背后,是三層氣體保護氬弧焊的極致追求:98%氬氣打底隔絕氧氣,中層混合氦氣提升熔深,面層注入氫氣還原氧化色。農(nóng)業(yè)部鑒定報告顯示:其鹽霧試驗突破480小時,超過國標三倍。完達山乳業(yè)的老罐車退役拆解時,切割機火星四濺中暴露真相——使用9年的焊縫剖面仍呈現(xiàn)金屬原色,腐蝕面積不足5%。
“別人焊罐用卷尺,我們用游標卡尺。”質(zhì)檢主任老張的抽屜里,鎖著47項嚴于國標的企業(yè)標準。其中較苛刻的是內(nèi)膽光潔度Ra≤0.8μm——接近手術器械標準。蒙牛驗收員用激光檢測儀掃描罐壁,數(shù)值定格在0.76μm,他笑著對同事說:“這罐子能當鏡子刮胡子了。”
夕陽下,即將出廠的新罐體泛起藍紫色光暈。那是氬弧焊高溫淬煉出的鈦合金氧化層,也是新東寫給中國制造的情書。